日本的抹茶是什么茶(抹茶和绿茶的区别)

一、日本抹茶的冲泡及饮用方法

用料:抹茶粉、茶勺、茶筅、抹茶碗、冷开水、热水

1、先烧好开水,水开后,先烫洗茶筅和茶碗。

2、洗后甩干水分,用茶勺取3克茶粉放入碗中。

3、倒入少许凉开水,大约盖过碗底就可以了,茶筅划圈使茶粉均匀化开,有结小块用茶筅按开,搅的时候可以用茶筅贴在碗底柔力搅拌。

4、搅拌好的茶,茶粉没有沉淀和结块。

5、加入八十度左右的热水,抹茶用温度低一点的开水能最大限度保证它的口味和香气。

6、打出均匀细腻泡沫的关键,轻轻握住茶筅,用手腕的力量搅打,茶筅不要接触碗底以便空气能更好进入。

7、搅打大约30秒。可以适当打久些,打出的泡沫放置一会也不会消失就成功了。就可以饮用了。

二、中国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到底是同一种东西吗

1、中国的“末茶”和日本的“抹茶”是同一种东西,抹茶这个英文单词的起源是“抹茶”的日语发音,抹茶其实就是日本茶道中所使用的粉末状的绿茶。只不过,要是严格的追溯起来的话,日本的抹茶它的源头其实是中国。

2、抹茶这种茶,在中国的古代被称之为“末茶”,它最初起源于隋唐时期,当时的宋代的发展已经达到了鼎盛,当时的文献中留下了这种茶制法的详细记录是:把春天茶叶的嫩叶,蒸煮成新鲜的茶叶称之为“蒸青”,在把这种茶硏磨成膏状,再把它压成块状,然后把水份烘焙至脱水后储存起来,等到需要饮用的时候,再碾成细腻的粉末。因为当时所最为流行的是制作工艺精致的圆形茶饼,所以末茶当时也被人们称为“团茶”。

3、末茶既然是粉末状,就不能像现在的茶叶那样去冲泡。它正宗的喝法是就是使用开水冲兑,然后把它搅打成糊状,这个过程叫做“点茶”。由于当时末茶的工艺和制作方法非常的复杂,特别浪费人财物力,直到明代的时候,崇尚勤俭节约的朱元璋就下令“罢造团茶”。当时的饮茶风气随之改变,改成用茶叶,冲泡之后喝其汤,把茶渣弃掉,冲泡茶叶和散装茶叶就是从当时开始流行的,后来末茶渐渐地被散茶所取代,最后就在中国逐渐失去了传承。

4、直到今天如果想要品尝抹茶的话就需要去日本了。因为南宋的时候日本有一位荣西禅师曾经两次渡海来华夏学习佛法,回国的时候把茶籽带了回去、茶具还有《茶经》的手抄本,并且在1214年的时候还写成了日本的第一部茶经书名是《吃茶养生记》。书中详细的记录了末茶的制做方法、还有吃法与效用,日本抹茶的文化就是从这时候所开始的。

三、抹茶是什么东西

1、抹茶,又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隋唐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

2、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咏叹抹茶的诗篇,“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就是唐代诗人卢仝对抹茶的赞美之词。

3、碧绿的茶水上面热气蒸腾不断,茶汤里细沫漂浮白光凝聚碗面。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茶。

4、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自明代以来,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

四、日本三大抹茶品牌

日本三大抹茶品牌有京都宇治抹茶、日本静冈易何水割抹茶粉、杯口留香日式特细抹茶粉。

1、京都宇治抹茶:日本最好的抹茶在京都的宇治,是一个盛产抹茶的地方,而史诗级的抹茶宗师辻利对于抹茶的研究最为独到。

2、日本静冈易何水割抹茶粉:最正宗的易何抹茶粉是产自日本静冈县,静冈县是日本四大抹茶产地之首,是日本抹茶的发源地。

3、杯口留香日式特细抹茶粉:这个品牌的抹茶粉是加工最成熟的,大面积大鹏养殖的茶叶供应,经过细致的加工打磨成超细腻的茶叶粉末。分支不但看起来绿意盎然,口感也是入口丝滑。

抹茶,又称作末茶,起源于中国魏晋时期,其做法是采集春天里的嫩茶叶,用蒸汽杀青后,做成饼茶(即团茶)保存。等到食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烘焙干燥,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粉末,再倒进茶碗并冲入沸水,用茶筅充分搅动碗中茶水,使其产生沫浡,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