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前茶和雨前茶哪个更好
1、明前茶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由于清明前气温较低,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明前茶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同时,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2、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此时的芽质比较好,色翠香郁,并且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相对较低,使得明前茶汤色碧绿清新,滋味清新刺激,回味清甜。
3、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泡出的茶才能达到“色绿”、“汤清”、“香高”、“味醇”的品质要求。
4、冲泡明前茶水不要用沸水。由于明前茶都比较细嫩,一般以80度左右为宜。茶叶愈嫩、愈绿,冲泡水温要低,这样泡出的茶汤才能嫩绿明亮,滋味鲜爽。
5、最好选用玻璃杯冲泡。明前茶不仅要求汤绿,味鲜,香气馥郁,而且还要求形美,茶的芽叶在玻璃杯中慢慢舒展开来,上下漂浮,也是一种享受。
二、一棵龙井茶叶树能出多少明前茶
1、一棵树算他能采200个芽头,18棵树一共是3600个芽头,一般明前36000个芽头有一斤干茶,因此是一两茶,算我估算不准,给他翻一倍,2两一定是撑死了。一斤春茶大约需要3到死亡颗茶叶芽。
2、正宗西湖龙井树,不得不提乾隆御封的18颗西湖龙井茶树,当年还是乾隆下江南,学着采茶女的样子也去采茶,突然接到密报,太后也就是我们所熟悉是的甄_,病种,乾隆可是个小资,马上日夜兼程,手里的茶顺手塞进口袋,等到了京城才发现,太后其实没大病,只是好日子过惯了,得的富贵病,太后见乾隆归来,喜笑颜开,突闻一股香气,问是什么香,乾隆爷不知所以然,手一摸兜里才发现是西湖龙井茶如今已经风干了,马上命人去泡,太后喝后神清气爽,病也好了大半,乾隆龙颜大悦,赐封18课茶树,所以正宗西湖龙井树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三、明前茶叶的特点
1、产量:明前茶采摘时间较早,因此产量稀少,十分珍贵。
2、表现:明前茶经冬季蕴藏,物质积累高,芽叶香气高,芽密且壮,嫩度好,叶张厚。
3、生态:冬季气温低,无须喷洒农药,因此,明前茶叶更加生态、干净程度高。
4、内质: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滋味鲜爽,嫩香持久。
5、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茶树一年当中,生命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孕育出来无数的好茶。那么所谓春茶,从字面上理解,便是春天采的茶。通常从立春之后到立夏之间采摘的茶叶,都称之为春茶。
6、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复杂,不同地区的春茶采摘时间不同。
7、但众多周知,春茶最大的特点,便是品质好、营养价值较高,这也是春茶一直备受瞩目的原因。
8、明前茶,在春天清明节之前采制。
9、清明节,不仅仅是重要的祭祀节日,也是气候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10、在福建地区,只要过了清明节才能将棉被收起,毕竟在清明节之前,整体气温偏低,还时不时有倒春寒出现。
11、清明节前的低温,对茶树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12、在气温较低的时候,茶树发芽数量不仅有限且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很少,故坊间也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清明节过后,气温升高,茶树的生长速度快,长势喜人。
13、清明前气温普遍较低,通常茶树在春分时才开始发芽,在清明前开始采茶,只有差不多10天左右的时间。
14、由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很少。
15、通常一个非常娴熟的采茶工,一天也只能采半斤鲜叶,而4斤鲜叶才能做1斤干茶。最后在经过筛选、精制,每斤干茶,其芽头通常在60000个以上。
16、物以稀为贵,明前茶的价值就这样体现出来了。
17、在江南茶区,经过漫长的冬季,茶树体内的养分得到充分积累,加上初春气温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此时的芽质较好。
18、明前茶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后期的茶更高,一些具有清香或熟栗香的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而具有苦涩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使得茶叶入口香高而味醇。
19、于白茶而言,清明节是采摘白毫银针、白牡丹的分水岭。
20、清明节之后,基本不采摘白毫银针,采摘重点对象是一芽一二叶的白牡丹茶。
21、虽说明前茶,贵如金,但清明节之后的茶叶,依旧是高品质,值得期待。总的来说,白茶中的明前茶,芽头更粗壮,芽叶更细嫩,毫香更馥郁,茶汤的风味,以淳和清新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