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洗茶的工具叫茶洗。
茶洗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工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茶洗就是洗茶的工具,当初茶洗就是用来洗茶的,结构上与现在一般的茶洗也不一样,新型的茶洗,上层就是一个茶盘,可陈放几个茶杯,洗杯后的弃水直接倾入盘中,再通过中间小孔流入下层空间。烹茶事毕,加以洗涤后,茶杯、盖瓯(冲罐)等可放入茶洗内。
茶洗主要的用途:清洁杯具,消毒;给杯具预热,使其温度升高,泡茶味道更好。
扩展资料:
茶具的分类
通常来说,狭义的茶具,主要指茶杯、茶碗、茶壶、茶盏、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广义来说,是指与饮茶有关的所有器具。
古代茶具依其用途不同主要可分为八类:
一是生火用具,如风炉、灰承、笤、碳挝、火筴等;
二是煮茶用具,如鍑和交床等;
三是烤、碾、量茶具,如夹、纸囊、碾、拂末、罗合、则等;
四是水具,如水方、瓢、竹夹、熟盂等;
五是盐具,如鹾簋和揭等;六是饮茶用具,如碗和札等;
七是清洁用具,如涤方、滓方和巾等;
八是藏陈用具,如畚、列具、都篮等。根据质地的不同又有陶土、瓷器、玻璃、漆器、金属、竹木茶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洗
是茶荷。盛放待泡干茶的器皿,形状多为有引口的半球形,用以观赏干茶外形,通常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
茶荷的使用方法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在用赏茶荷盛放茶叶时,泡茶者的手不能碰到茶荷的缺口部位,意识与茶叶洁净卫生。用手拿赏茶荷时,拇指和其余四指捏住茶荷两侧,放在虎口处。另一只手托住茶荷和底部。
扩展资料
其他茶具配套
1、茶筒:盛放茶艺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2、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的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3、茶漏: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4、茶则: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5、茶夹:又称茶筷,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6、茶针(茶通):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
茶具有:茶漏、茶针、茶夹、茶则、茶匙、茶托、茶荷、茶船
夹小茶杯的是杯夹。
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除了上述例举的茶具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可以见到的茶具有:茶鼎、茶瓯、茶磨、茶碾、茶臼、茶柜、茶榨、茶槽、茶宪、茶笼、茶筐、茶板、茶挟、茶罗、茶囊、茶瓢、茶匙……等。
究竟有多少种茶具呢?据《云溪友议》说:“陆羽造茶具二十四事。”如果按照唐代文学家《茶具十咏》和《云溪友议》之言,古代茶具至少有24种。这段史料所言的“茶具”概念与今是有很大不同的。
扩展资料:
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据西汉辞赋家王褒《僮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中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
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初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
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