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
1、神农时代:5000年以前,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把茶叶拿来当药用。拿来当药用。
2、西周、东周:3000以前,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当菜食。拿来当药用。
3、秦代:2300年以前,开始当茗饮,调煮,羹饮。拿来当药用。
(西汉)2000年以前,开始商业化,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
(东汉)1500年左右,开始制作茶饼,以便运输。
5、唐代:1200年以前,受唐代经济、文化的影响;陆羽《茶经》的倡导;僧道生活和茶为教事吸收的影响,气候条件也有得于茶业的发展。拿来当药用。
6、宋代:1000年以前泡茶技艺的改进;水质的讲究;斗茶获得。拿来当药用。
7、元代:700年以前,制作散茶,重炒略蒸。拿来当药用。
8、明代:据今600多年,黄茶、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拿来当药用。
9、清代:300年以前,中国茶风靡世界,独步世界茶市,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制作了乌龙茶、红茶、黑茶、花茶、绿茶、白茶。拿来当药用。
(1)1846-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茶叶产量迅速增递,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
(2)1886-1947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政治、经济方面、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
(3)1950-1988年,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大力恢复旧茶园,建立新茶园,改进新品种,推行科学种茶,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1、唐代煮茶法:煮茶前,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再将茶粉撒入锅内。饮用时,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一起喝下去,谓之“吃茶”。
2、宋代点茶法:即用开水冲泡茶粉,并用茶搅拌后饮用,今日本的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
3、明代泡茶法:明代改为整叶茶冲泡,为现代泡茶的开端。
中国、日本、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巴基斯坦、肯亚、马来西亚、印尼、越南、阿根庭及中南美洲,各国产茶区之茶籽、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西至西藏贡茶场,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北到山东荣城市,包含西南、华南、江南、江北四大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包括云南、贵州、四川、西藏东南部地区。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山脉高耸,气候多变,适合各种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培育。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也是高档绿茶、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文章来自微信号:cha567。多元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西南茶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西南茶区,可以考证到中国茶大部分的演化史。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南部等地,这里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空气湿度大。而且这些地区多山地丘陵,自然环境优越,对于茶树的生长得天独厚。华南茶区的品种资源丰富,优良品种极多,茶树以乔木型和小乔木大叶种偏多。很多名茶,如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六堡茶、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
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从长江抵达南岭,包括浙江、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江南茶区四季分明,春夏两季多雨,多丘陵地带,适宜茶树的生长。茶树以灌木型为主,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等,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直抵信阳,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包括陕西南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江北茶区年平均气温较低,冬季漫长,降水量因地区不同各异。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信阳毛尖、紫阳毛尖等。
二、西湖龙井茶是怎么得名的
1、西湖龙井茶得名是因产自杭州西湖地区而得名,从唐代发展到今天也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龙井茶的得名其实不只是地名,更是因为当地有一口泉水名为龙井。在清朝时乾隆皇帝游至西湖时发现了龙井的十八棵茶树,将其封为御茶。
2、西湖龙井茶被称为四绝,无论是味道、形状、颜色还是香气都非常出色。西湖龙井茶也因产地和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多个等级,品质极高的西湖龙井茶色泽光泽嫩绿,形状挺直光滑。经常饮用还可以清热祛暑,防止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
3、西湖龙井茶的产地有很多,一般以杭州西湖地区的品质为最。不同地区的西湖龙井茶在品质上也会有所差异。如今市面上,狮峰山的西湖龙井茶产量最好,价格也最高,当然这也和它较高的品质密不可分。
4、很多朋友都想知道哪里买西湖龙井最正宗,其实想要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首先还是要注意产地。上面也提到狮峰山的品质最为出名,除此之外,龙井、云栖和梅家坞一带的西湖龙井茶也非常正宗。但除了杭州之外地区生产的龙井茶则相对逊色,口感上也会有些不同。
5、除了要看产地之外,想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也要注意对品质的观察。首先在形状上,西湖龙井茶的叶片扁平且光滑,虽然修长但并不是非常细尖,一般由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构成,没有细碎的茶叶,整体卖相完整。
6、此外在颜色上面,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一般为嫩绿色,当然也有一些会呈现为黄绿色,这主要和制作工艺有关。但如果是翠绿的颜色那便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因为在制作的过程中茶叶中的色绿素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颜色也就呈现出嫩黄色。
7、西湖龙井茶的气味香醇四溢,一般为兰花香气或者栗香,冲泡之后的茶汤呈淡黄色,汤水清亮干净,茶叶形态也非常优美,而在口感上,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则清爽香醇,偶有回甘,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否则就要判断可能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茶了。
8、总之,西湖龙井茶在品质和功效上都非常出色,想要购买正宗的西湖龙井茶就要注意对产地、形状、颜色和香气等多方面的鉴定。西湖龙井茶一般以杭州西湖地区的最为正宗,喜欢喝西湖龙井茶的朋友要注意选择。
三、茶道是怎样形成的
“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1、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
从表面来看,喝茶指的只是泡茶和饮茶这两个环节,但更深层次的是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隐藏着的一种“含蓄”的内涵之美——道。
“道”原本是道家的一种哲学观点,我们的祖先认为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都有迹可循,并且不同事物之间所蕴含的道理很可能还是相通的。
比如阴阳学说,古人可以用它来解释生老病死的原理,也可以用它来理解天地变化。
所以,饮茶之道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换一句俗语来形容:哥喝的不是茶,是人生的酸甜苦辣咸。
宋徽宗赵佶是个茶痴,在他口中,茶之道就更加玄妙无比:“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简洁,韵高致静……”
饮茶,是一项风靡全球的活动,西方贵族中流行的“下午茶”,主角便是我们中国走出去的茶叶。
17世纪的英国,茶叶广告是这样的:“非常稀罕,十分珍贵,每磅售价高达6—10英镑,所以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贵奢华的象征,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享用。”
英国贵族们,会在下午,叫上几个闺蜜,大家一起品品点心,喝喝茶。
茶,是这场宴会的焦点,也是决定主人是否脸上有面子的压轴戏。
装茶,一定要用银制的水壶,茶品完后,茶叶还需要取出来,配合上面包食用。
在中国,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挖出了六千年前人工种植的茶树)。
饮茶的历史,茶圣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茶叶曾经是巴蜀地区的特产,后来秦国统一天下之后,茶叶便从巴蜀一带流传出去。
清代学者顾炎武《日知录》记载:自秦人取蜀之后,始有茗饮之事。
饮茶在古代是一件风雅之事,他们将茶分作四种粗茶、散茶、末茶、饼茶。
在饮茶之时,可以将茶叶放入壶中简单冲泡,这叫做“煎茶”。
或者高级一点的,便会选择将茶和盐混合碾碎,再用水冲泡,这叫做“吃茶”。
吃茶,还可以用来试探对方是否有嫁娶之意。比如两家想要结亲,又担心被拒绝伤了和气,此时男方邀请对方来自家喝茶,当男方把碾碎的茶叶端上来时,如果对方喝下去了,就表示认同这件婚事,反之则是拒绝。
元稹有一首写茶的“宝塔诗”,便说明了当时的人对于“吃茶”这一习俗的热爱: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此诗有三层意思:1、饮茶是全民皆爱的事情;2、饮茶需要配合器具和相应的手法;3、饮茶可以提神醒酒、消暑解渴生津。
“慕诗客,爱僧家”是倒装句式,正过来就成了诗客爱慕,僧家热爱的意思。
同是爱茶之人,为了分出谁更高雅,茶道更胜一筹,宋代的人还发明了“斗茶”的玩法。
斗茶的内容有三项:斗茶品、斗茶令、茶百戏。
斗茶品,比的是茶的品质,行家通过茶的成色,烹煮之后的变化和香气来辨别这种茶的好坏。
斗茶令,如酒令一样,以茶为令,现场赋诗,谁江郎才尽谁输。
茶百戏,比的是沏茶的手法,这一步尤为关键,看官能从茶倒入碗中的汤花瞧出茶的好坏、主人的茶道一应信息。
茶叶,在明清时期,才算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用品。
明清时期由于茶叶种植技术和饮用手法的发展,使得平民能够消费得起,以及更能够接受茶叶多样化的口感。
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将茶叶和民众生活结合在一起,例如当时娶妻下聘还流行“茶礼”一说。
《红楼梦》中王熙凤就曾打趣林黛玉:“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到了近代,民众饮茶,又更多了一层物语:忆苦思甜,苦尽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