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银针泡完茶叶不绿怎么回事(白毫银针一泡放几颗)

一、绿雪芽是白毫银针始祖,但它到底是白茶还是绿茶

1、绿雪芽是中国茶叶的始祖,是属于白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2、相传尧帝时,太姥山下一农家女子,因避战乱,逃至山中,以种蓝为业,乐善好施,人称蓝姑。那年太姥山周围麻疹流行,乡亲们成群结队上山采草药为孩子

3、治病,但都徒劳无功,罪恶的病魔夺去了一个又一个幼小的生命,山村里处处闻凄哭,山坡上日日添新坟,蓝姑那颗善良的心在流血。

4、一天夜里,蓝姑在睡梦中,见到南极仙翁。仙翁发话:“蓝姑,在你栖身的鸿雪洞顶,有一株树,名叫茶,它的叶子晒干后泡开水,是治疗麻疹的良药,你赶快去采给乡亲们吧!”蓝姑一觉醒来,一骨碌起床,趁月色攀上鸿雪洞顶。顶上岩石垒垒,杂草丛生,荆棘遍布。她急于找到那株茶树,一切都顾不得。突然,她发现榛莽之中有一株与众不同、婷婷玉立的小树,眼睛一亮:“啊!是茶树!是茶树!”遵照仙翁的嘱咐,她迫不及待地将树上的绿叶采下来,装进揽身裙兜。当采满一兜后,她回过头,惊奇地发现,树上又长出了新叶--原来这是仙翁赐的仙树啊!

5、为了普救穷苦的农家孩子,蓝姑拼命地采茶、晒茶,然后把茶叶送到每个山村,教乡亲们如何泡茶给出麻疹的孩子们喝,终于战胜了麻疹恶魔。

6、太姥山的茶因为品质上乘,很快名播四海。茶商们觉得好茶应该有个好名,便邀请了几个文人共同商议。他们一边品啜着香茗,一边把玩着茶叶--细长尖尾,分明是一条绿色的雀舌;一身雪茸,又分明是一根洁白的银针。那么,就叫雀舌?或叫银针?但雀舌有其形而无其色,而银针突出了白却少了绿。有个文人提议,叫“绿雪芽”。大家细细品味,愈品愈觉得妙极了。于是,一个独特的茶品牌就这样诞生了。清朝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载“福宁府(闽东旧称)茶区有太姥绿雪芽。”可见绿雪芽在清之前就已出名了。

二、在茶店怎么挑白茶

1、在买白茶时,有三个步骤是必然要做的,且一个都不能少。依次是看外观、闻香气、品滋味。

2、看外观,主要是看白茶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颜色是否自然、正常。

3、所谓的外观要如何要求,就是指茶叶的名称和品级要相符合。

4、如,白毫银针的外观,必然是肥壮的芽头,密披白毫,带有一旗一枪的外观特征。

5、又如,白牡丹的外观,是一芽一叶或者是一芽二叶的外观特点,带有细长的叶片,叶片背面带有密集的白毫。

6、而寿眉,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是它的外观特点,且带有粗大的茶梗,芽头细小。

7、熟知这些外观要求,才能买到等级相符合的茶。如我们买的是白毫银针,那它总不能有一芽一二叶的特点吧。

8、至于新白茶的颜色,根据季节细说。

9、春白茶(春天采的茶),它的颜色主要以鲜绿色、嫩绿色、墨绿色等绿色系为主。

10、从白毫银针、白牡丹再到春寿眉,它们的颜色都是绿的,如同春天的主色调一般,满眼翠绿,看着极为舒服。

11、若是当年制作好的春白茶颜色发黑、发红,那都是工艺不到位影响的,如渥堆。

12、春白茶要是没有及时摊晾,茶渥堆在一起,必然会使茶叶颜色发生巨大变化,最为直观的,就是颜色变黑、变红。

13、遇到这类白茶,需提高警惕,小心购买。

14、秋白茶,它的颜色较为复杂、丰富些,且秋天不同节气,茶叶的颜色稍有差异。

15、秋白茶,比较有特色的几个季节茶:立秋寿眉、白露寿眉、寒露寿眉。

16、立秋寿眉和白露寿眉的颜色较为接近,主要是五彩色。常见颜色有:古铜色、黄褐色、褐色、黄绿色、墨绿色、翠绿色。

17、寒露寿眉的颜色,比较整齐,颜色主要以墨绿色为主,间或会出现一些黄褐色、黄绿色、古铜色等,但比例较少,整体颜色看起来,没有立秋寿眉、白露寿眉那么丰富。

18、闻香气,主要是闻新白茶的香气是否清爽,是否有异味。

19、新白茶的香气,是要舒服的,干净的,没有刺鼻的气味。这些是一款新白茶最基本的要求。

20、若是要买茶品质更高的白茶,那我们选的白茶,必然是鲜爽气足、花香馥郁、毫香浓郁的茶,且香气还要持久。

21、品滋味,目的简单,就是看白茶是否有苦涩味,茶汤是否甜润、甘醇、醇厚、柔和。若是茶汤不苦不涩,甜润、甘醇、稠滑,那就属于高品质的白茶。

22、在冲泡时,还要注意茶叶的冲泡次数,通常高品质的白茶,至少能冲泡8-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