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泡水好多渣怎么回事(茶叶泡完有很多渣子)

饮茶时,茶叶的第一泡水脏吗,有必要倒掉吗?

茶是除了水之外被人们饮用最多的饮品,自古以来饮茶是从文人雅士到贩夫走卒之间,皆有人爱的生活习惯。老话说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深入很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在泡茶喝茶的时候,不少朋友都习惯将茶水第一泡倒掉,那么这是有必要的吗?

在人们的印象当中,“茶”经常与清新、静谧、典雅、文化等等词汇被关联起来,饮茶、品茗也往往透着一丝市井和文雅并存的奇妙气息。但是哪怕是不太常喝茶的朋友,基本上也听说过第一泡的茶水被称为“洗茶”,而茶叶“第一泡不能喝”的说法也是由此而来。

其实主要就是因为茶在这么多年的流传之中慢慢被赋予了太多文化概念,说到底它也只是一个冲泡的日常饮品罢了。去掉世人赋予的理念、文化等等外衣,单纯的以其本质来看待,大多数的茶叶第一泡虽然不能算是多么的“肮脏”,但也完全可以倒掉。

现在“茶”的概念逐渐被引申为用植物的种子、花、叶、根茎等等部分泡制的饮品,比如什么菊花茶、玉米须茶、蒲公英茶等等。但最初的“茶”,指的就是各种被统称为茶树的灌木嫩叶、幼芽,采摘之后再根据不同茶叶种类进行不同的操作。

但是不管是哪种茶叶,它们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采摘、深加工再到最终包装,都是不会进行清洁的。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但是“茶叶不清洗”这一点数千年未变。所以对于一些比较爱干净的朋友来说,茶叶这种经过风吹日晒、手工搓揉、机器翻拌,有些还得渥堆发酵的饮品原料,还是冲洗一次再饮用比较安心。尤其是一些陈年的普洱、黑茶之类的茶叶,它们在漫长的发酵存放当中难免会沾染一些霉菌等微生物,洗茶也可以去除一些不讨喜的杂味、陈仓味。

从文化传承上来说,古人也倾向于进行“洗茶”

我们的茶文化历史非常悠久,也有不少与茶相关的名人和著作,其中最具盛名的还得说是唐代著有《茶经》、被后世尊称为“茶圣”、“茶仙”的陆羽。在后世明代的《茶谱》当中,所列的“煎茶四要”里,“洗茶”操作与选择好水源、小火候茶汤、上等好茶具等被列为同样重要的地位。所以哪怕是从茶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在古人的视角当中,饮茶也有“洗茶”的必要,也就是说“第一泡”的茶汤可以倒掉。

茶叶包泡水后出现白色絮状物可能是以下原因:

1.茶叶中的矿物质:茶叶中含有的矿物质可能会与水中的钙离子或其他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白色沉淀物。

2.茶叶中的蛋白质:茶叶中的蛋白质在热水中溶解度较高,可能会形成白色絮状物。

3.茶毫脱落:茶毫是茶叶表面的细小茸毛,泡茶时可能会脱落,悬浮在茶汤中形成絮状物。

一般来说,这些絮状物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但是可能会影响茶汤的口感和外观。如果你觉得这些絮状物影响了茶汤的品质,可以将它们滤掉或者换一包茶叶重新泡制。同时,建议在购买茶叶时选择质量可靠的商家,以确保茶叶的品质。

茶叶在制作过程当中会产生一些细小的末末,再加上茶叶本身会有一些小小的绒毛,所以一般第1泡茶水泡出来多少会有一点点这些小杂质,但是水质还是比较清澈的,所以第一泡水都是拿来洗杯子,第2泡才开始喝。如果之后泡出来的水依然显得很浑浊,那有可能这个茶叶制作过程当中添加了一些香精之类的化学物质,最好还是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