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茶叶的茶毫去除(茶毫与茶叶的品质关系)

一、茶叶上的茶毫对茶品有什么影响

很多茶友在购买和冲泡茶叶时可能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些附着在干茶上面白色或金黄色的毫毛,以及泡茶时茶汤上浮着的小茸毛都是些什么?这些茸毛对茶叶品质的形成有着怎样的关系?

「其实这些茸毛被称之为茶毫。」

嫩梢茸毛不仅是茶树品种特性的表现,而且对茶叶的外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能增进茶汤品质,提高茶叶的经济价值。茸毛多的芽叶,是幼嫩和优质的标志;成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亦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茶树茸毛一直都受到茶叶生产者与消费者们的普遍重视。

叶片背面的茸毛是茶树品种的特征,嫩梢茸毛的长度、密度、粗度、色泽、分布特征依品种而不同。茸毛主要着生幼嫩芽叶的下表皮,内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茸毛基部有分泌芳香物质的腺细胞,能分泌芳香物质,因此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

茸毛以芽最密,并随着幼叶成熟而自行脱落,同一品种的叶背上茸毛长度依叶序而异,不同嫩叶的茸毛密度以第1叶>第2叶>第3叶,且差异极显著。

茸毛对很多名茶的外形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工夫红茶、烘青、白茶以及许多名茶,都要求显毫。干茶毫的颜色与制茶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

绿茶中的茶多酚绝大部分未被氧化,未氧化的茶多酚是无色的,因此幼嫩芽叶上的茸毛颜色通常为白色,而红茶就不同,茶多酚大部分已经被氧化成黄红色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因此幼嫩芽叶制成的红茶,芽叶上的茸毛呈金黄色。

茸毛密度、长度与绿茶诸品质因子得分均呈正相关

绿茶制作过程中,鲜叶经杀青、揉捻,部份茸毛脱落,沾附于茶叶表面。成茶冲泡后,茶毫溶于茶汤中,因茸毛内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及其它有效成分,从而增进了茶汤香气和滋味。

茸毛密度、长度与红茶诸品质因子呈正相关

在红茶制造过程中,鲜叶经萎凋、揉捻、细胞破碎,茸毛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成茶黄素、茶红素,从而使白色茸毛变成“金黄毫”,这是优质红茶的重要特征之一。茶汤冲泡后,茶毫吸水膨胀,其有效成分溶解于茶汤中,提高了红茶品质。

芽叶茸毛多,对大多数茶类说是一个优质性状。

幼嫩芽叶茸毛多,制出来的茶叶多具毫香,毫多的干茶鲜爽度也会高一些,但是茶叶上茸毛的多少并不是判定茶叶质地好坏的唯一标准。茶叶的品质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单单是要看茶叶的茸毛、茶叶的嫩度。茶毫多或者显毫是某些干茶茶品的特点之一,我们可以去欣赏它,但也无需过分追求。

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由茶资讯编辑整理分享。

二、茶叶里条后怎么没茶毫什么原因

1、茶毫是茶叶芽尖上面细小的绒毛,也叫茶毛,其中含有丰富的茶氨酸、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这个指标在很多情况下作为茶叶嫩度一个重要指标。

2、茶毫的多少及隐显也是评定茶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茶叶风味品质以及口感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分辨茶叶发霉还是茶毫

1、如果是黑茶有金黄色的点,那是黑茶中发酵产生的金花,可以正常泡茶饮用金花,是“冠突散囊菌”,是对人有益的酵素类菌“金花”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蛋白质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

2、叶变质不但影响口感,更有可能危害健康茶叶霉变还是不喝为好,喝霉变的茶叶可能会引起头晕眼花腹泻等食物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引发肾脏功能的病变,更有甚者有致癌的风险不管是什么茶叶,一旦发霉就不能喝。

3、其实真正的西湖龙井茶是有白色绒毛的,这些白色的绒毛不是发霉的毛,从专业角度来讲可以称之为茶毫,也可以叫做白毫西湖龙井茶上绒毛多是西湖龙井茶新鲜和优质的标志,是好的标志,是可以食用的,并不是发霉了西湖龙井茶。

4、判断茶毫还是发霉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判断1外形茶毫会脱落,然后形成团状小球,茶毫颜色一般白中带黄,而发霉的干茶则是以黑色斑点并且以丝状成片分布,绿毛为主2气味发霉的茶一般夹杂着浓重的陈味,正常茶叶清香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