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达属于什么茶区的茶叶(阿里山茶叶属于什么茶)

1、茶形。巴达山古树茶的茶形呈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质柔软呈黄绿色,制成干茶后条索黑亮紧结,冲泡后汤色金黄,山野气息强,叶底黄绿,具有浓厚的自然滋味。

2、口感。巴达山古树茶的口感与布朗山茶区所产茶叶口感有些类似,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但是巴达山古树茶在泡到第3泡的时候会产生柔顺细滑之感,舌面收敛后也会出现凉感。

3、茶气。巴达山古树茶的茶气是浓烈的,能给予人强烈的冲击性,并且干茶与杯底香强烈持久,细细品味后能感受到明显的饱满滑顺的茶香,让人顿觉苦涩较显,汤中带甜之感。

1、南糯山

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朗山

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

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

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民景迈山

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生物俗称螃蟹脚。

扩展资料

古“六大茶山”三国前就有茶树种植,三国以后茶就作为商品与外地贸易,晋时逐渐发展,唐,宋已形成茶叶商品基地。明洪武年间被划作一个单独行政区域。清中叶茶山鼎盛,产品远销四川、西藏、港澳、南阳个地,普洱茶从此闻名中外。

古“六大茶山”不但是西双版纳各族人民过去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曾经吸引内地数十万同胞前来开发,这对于繁荣边疆经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交往,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洱六大茶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六大茶山

巴达山普洱茶属于勐海产区,巴达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勐海县西部),包含章朗、勐迈、贺松等寨子,巴达山普洱茶外观墨绿油亮,干茶香气特殊,其茶汤色金黄透亮,富于晶莹感,滋味显苦涩,且顺滑细腻,冰凉感显著。

巴达山位置

巴达茶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西定乡,也就是勐海县西部(原属巴达乡,今属西定乡,西隔喃览河与缅甸相望),东连勐遮坝,南接打洛,西隔南览河与缅甸相望。其中,“巴达”释名为“仙人脚印”。

巴达在明、清时期的十二版纳中属于勐遮版纳,民国时期划归五福县(后又改为南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达在南峤、勐遮、西定之间划来划去,2005年巴达与西定合并统称西定乡,目前巴达古茶山属于西定乡。

巴达山有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野生古茶树主要分布在贺松大黑山。在巴达山居住的主要民族是布朗族和哈尼族。

其中,贺松大寨为哈尼族,寨子背后的原始森林中有野生大树茶,但寨子附近没有人工栽培型的古茶园。

哈尼族是善于种茶的民族,但不知为何贺松的哈尼族清代以前没有种茶。

巴达山茶区介绍

巴达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巴达古茶园最多的是章朗,古茶园分布在寨子附近的树林里,有近千亩之多。巴达山的名寨,包括章朗、勐迈、贺松。

巴达茶的出名主要是因为1962年发现的巴达野生大茶树,为云南成为世界茶发源地做出了贡献,勐海茶厂在巴达地区也有规模庞大的台地茶基地。

其实除了野生茶和台地茶,巴达的栽培古树茶资源也很优秀,是当地的布朗族先民种植的,章朗古寨已有超过1400年历史。

巴达章朗、曼迈等地的古树茶园自然环境保存较好,茶园与森林共生,古茶树自然生长,大多没有矮化,有少量小叶种。

巴达山普洱茶特点

巴达山普洱茶特点叶片椭圆形,叶面隆起,叶质软,叶色黄绿,叶身背弓或内折,叶质软,叶色黄绿,叶尖渐尖或尾尖,叶基楔形。

其干茶条索紧结,墨绿油亮,干茶香气特殊,让人一闻便影响深刻。冲泡之后,汤色金黄透亮,富有晶莹感;入口味苦涩,类似布朗山茶区的那种感觉,不过茶质较为薄水,没有那种“茶气十足”和“霸气”的感觉。

入口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

茶汤香满于喉舌,苦稍长,微涩。轻度收敛。第三泡以后渐显柔顺细滑感。舌面收敛后出现凉感。